思政课 · 年味009 | 读一读《批评官员的尺度》等3本书
今天是情人节,再祝大家节日快乐
《思政课 · 年味008》(点击开看)中
我推荐了何帆翻译的《十二怒汉》剧本
它让我想了何帆2011年翻译的另一本书
这也是一部值得推荐、供教学参考的书
3《批评官员的尺度》
书的封面上印有一句经典话语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If criticism is not free
praise is meaningless
书的副标题是
《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1960年,马丁·路德·金的支持者们在
《纽约时报》刊出一份政治宣传广告
指责官员采取非法手段破坏民权运动
但这篇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并不能在
细节上经得起推敲,能代表客观真实
它扩大了马丁·路德·金被逮捕的次数
以及一部分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虽然这则广告并没有指名道姓
但还是让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
警局负责人沙利文十分生气
他认为这则政治广告极易让人认为
他就是其中所指的“南方违宪者”
严重影响了他的名誉
于是他起诉《纽约时报》诽谤
要求赔偿50万美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和他处于同一
立场的多人一起在起诉《纽约时报》
最后的赔偿金额高达300多万美元
面对文章细节错误的事实
《纽约时报》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在最后关头孤注一掷,以宪法
第一修正案中简单的几个词
“国会不得立法……
侵犯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为根基
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1964年3月9日,九位大法官
以9票对0票一致通过裁决
宣布媒体在“对错误陈述信以为真”
的前提下发布不实之词
应豁免于诽谤诉讼
“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
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
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
至此,“沙利文规则”开始被媒体作为
受到诽谤罪侵扰时的反击武器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人物
无法再用“诽谤”阻挠媒体的舆论监督
媒体也敢于去挑战权贵而无所畏惧
媒体、自媒体和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当然也需要有担当,不能任性使用
《纽约时报》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
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
回顾了新闻自由史上的这一里程碑案件
并循此为线,串接起了美国人民争取
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
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
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
法官和律师的伟大形象
沙利文案让言论自由的外延得到扩展
更多的批评性意见得到保护
“自由辩论中错误在所难免
如果自由要找到赖以生存的呼吸空间
就必须保护错误的意见”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多年提倡
人民对政府的任何评论都享有免责权
他得知此案判决结果后说
“这是值得当街起舞的时刻”
诽谤诉讼不再是挟制媒体的政治利器
这极大地增强了媒体信心
判决文甚至把批评官员确立为公民的职责
“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
如同官员恪尽管理社会之责”
沙利文案后,美国媒体在揭露
政治真相的战场上更加骁勇善战
持续报道“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
足称两大硕果,并为新闻记者
赢得“无冕之王”的桂冠
言论自由是用来保障人民
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
所以话语权不能被官方和媒体垄断
它应该平等地为每一位公民所拥有
当然了,不同的国家因其政治制度
社会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
言论自由的边界也会不同
批评的尺度,也各不相同
同一批评在一个国家正常
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会是
牢狱之灾,甚至殒命之门
因此,批评的尺度有多大
民主的尺度可能就有多大
“在既定规范之下……
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和谐的声音
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
我想,在思政课的课堂上也
应该这样,我也是这样做的
《批评官员的尺度》
是引入我国的第三本
安东尼·刘易斯的书
前两本书是
《吉迪恩的号角》和《言论的边界》
2《吉迪恩的号角》
一个穷困潦倒的囚徒是如何改变美国法律的?
讲述了一个贫穷无依的人认为自己
受到不公正审判而上诉联邦最高法院
以及联邦最高法院如何顺应时代潮流
将为贫穷被告指定律师的原则
推行到各州的过程,说明了一个道理
比自由更重要的是平等
该书荣获普利策新闻奖
同名电影由著名影星亨利·方达主演
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1《言论的边界》
该书副标题是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一个人的粗话却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意见的自由表达是权力的最终来源”
“强制性地保持观点一致,所能获得的只是墓地般死气沉沉的一致”
“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若有侵权请告知,即删除
(1927——2013)
以上三本书的作者
本来打算推荐一本书的
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了
大过年的,不好意思了
前期链接:
北中医学生讲思政课(1-7)
数字解读这五年(1-3)
法律基础教学参考资料:
我是胡兵(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院思修与法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微信号:hubing1973),也是三个公众号(读读马原著、读读马原著2、诗词歌赋Marx)的唯一老编(2年已编辑3900多期~)